la-sp-dodgers-andrew-friedman-20141106.jpg

(洛杉磯道奇隊的幕後掌舵人,執行長Andrew Friedman)

MLB各球隊的總管們來說,做好投手深度的佈局一向都是主要的任務之一,但投手的人事安排在今天這個世代也變得比以往更為複雜且重要。尤有甚者,現今幾乎每一支球隊都是把投手的安排列為年度首要課題。投手的人事配置藍圖比起歷來的任何一個世代還來得更加複雜,因為充滿了更多變動因素,包括管理、維持選手健康以及局數限制更為嚴謹。而選手們的表現在數據時代得到更多的檢視分析,如此一來,能夠為球隊做好足夠的深度、小聯盟農場擁有夠多的即時戰力並即時在自由市場上運籌帷幄,能把以上這些充滿無數細節的事做好的球隊,同時基本上也意味著贏球。

 

現在各球隊的總管們需要和醫療專家們努力配合,取得關於所有選手們的詳細醫療資訊,多虧了醫療科技的飛躍突進,現在的球隊總管可以得到更多以前無從得知的醫療細節,把這些列入做決策的考量因素。除此之外,還需與數據分析專家組成團隊、緊密配合,投手教練們的第一線報告也能得到更多場上下表現的數據分析。總管們的主辦公室(front office)變得越來越龐大,人數越來越多。以上統合起來,球隊的管理階層成為一個像華爾街或倫敦証卷交易所般的「戰情室」(War Room)也已司空見慣。但投手人事計畫在所有專案中越來越重要,且成為充滿動態變數的球隊主力討論項目,甚至,在戰情室中的投手計畫幾乎成為其中一個獨立的部門,負責一支球隊中最為關鍵的部分。

 

從觀察MLB球隊們的投手群人數規模,首先就可以看到這方面趨勢變化。五年前,大部分的球隊在開季時平均只準備11位投手(先發+牛棚)待戰,甚至還有幾支球隊更少只準備10位投手迎接球季。而在2017年的今天,已經沒有一支球隊在開季敢只準備十位選手,在今年開季第一週,就有六支國聯的球隊準備了十三位投手,其中八位是牛棚投手(紅人、馬林魚、洛磯、道奇、釀酒人、教士),而且沒有一支國聯球隊準備少於八位的牛棚投手。這些根本性的變化讓投手人事的需求變大,各球團都在改變和重新設計先發名單的配置。於此也可看出,管理先發與牛棚的人事計畫正在改變。以往球團總管在開季前只會安排五位最好的大聯盟級先發投手應戰,再額外準備第六位輪值外的投手以因應球季中會有一至兩位先發投手進入傷兵名單,對農場系統優渥以及可用之兵多的球團,過去準備七位先發投手已經是相當充足的深度了。


然而,在過去幾個賽季中,各球團發現若只準備七位先發投手實在不足以應付漫長的162場比賽,而如果想晉級季後賽也勢必得做出更多應變,這也已經成為當今大聯盟之趨勢:頂級的球隊總管們會準備十位或更多選手迎戰新球季,因為輸掉幾場比賽在目前競爭激烈的態勢下,都是相當關鍵的,可以想像把NFL16場比賽拆分成162場,若分區或聯盟的競爭對手眾多且都在伯仲之間,那麼每拿下1/10場比賽都可能攸關晉級,甚至於季後賽中還能有可用之兵。洛杉磯道奇去年拿下了國聯西區的王座,但他們整季可是用了15名不同的先發投手,才得以在整個賽季中保持續航力。洛杉磯天使和辛辛那提紅人去年同樣也用了15名先發投手,但去年使用了最多先發投手則是亞特蘭大勇士:一共使用了16名之多。

 

若以道奇隊去年的賽季經驗,則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觀察案例,他們去年可以說是在建立投手群深度上的典範球隊,過去一年這支藍色軍團在大聯盟與農場系統中,總共保有11名大聯盟等級戰力的投手。以Clayton Kershaw為王牌,輪值成員上有:老將Rich Hill、日籍選手Kenta Maeda(前田健太)、Brandon McCarthy、韓籍選手Hyun-Jin Ryu류현진)、Scott KazmirAlex Wood,與2位大聯盟菜鳥:Julio Urias與Ross Stripling古巴籍的Yadier Alvarez與在去年季末登板過的Brock Stewart則是農場新秀


擁有這麼多可用的即時戰力,即便Hill去年季中因為持久性的水泡問題、Kamir進了傷兵名單、Urias則是延長春訓,且因投球局數限制的關係,讓他在10月份左右才能上場投球(題外話,這也讓他成為道奇隊隊史上最年輕季後賽投手,在NLDS投了2局),道奇還保有WoodStripling可以從先發轉牛棚支援,小聯盟農場方面還有AlvarezStewart等著上大聯盟的電話。

 

今年道奇隊仍然保持著這樣充沛又豪華的選手陣容深度,這也是為什麼道奇今年仍是拿下國聯西區冠軍頭號人選的主要原因。


之前把光芒隊帶進世界大賽(2008年)的現道奇隊的總裁Andrew Friedman,對球隊這方面的運作方針坦白直言:「在近年的棒球工業中 ,先發投球的領域已經被全面改寫,因為除了先發王牌(aces)之外,投手群深度的增加、現在的先發投手的投球局數更短,同時也伴隨著更少的先發場次。」

 

Friedman如此說:「我們(道奇隊)經過精心的規劃,現在在大聯盟和農場新秀方面都擁有很深的深度。數量(Quantity)在當今的棒球界比品質(Quality)更為重要許多。」


今年的紐約大都會從春訓到開季,他們的先發輪值陣容也是全聯盟數一數二的豪華,以三位王牌投手為主軸:Noah Syndergaard、Jacob deGrom以及Matt Harvey。目前看來,其餘的輪值陣容也是相當可靠的戰力:Steven Matz、Robert Gsellman、Zack Wheeler以及Seth Lugo。今年的戰績本來預估會拿到12至15勝之間、ERA保持在4.00以下的水平。然而,MatzLugo目前卻因為肘部傷勢仍躺在傷兵名單中;Lugo正接受著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PRP injection),而Matz則正在處理更複雜的傷勢問題。這樣一來,原本的頂級豪華陣容,已經從七人削減到五人,雖然目前看似還足夠,但為了避免之後再有選手受傷,使陣容出現空窗,為了維持球隊的先發投手深度,大都會隊的總管Sadny Alderson目前正在與自由球員Doug Fister洽談當中,同時也和其他球隊的總管商談可能的交易。

 

Alderson 從去年傷兵過多的經驗中學習,也因此目前的情況並不足以嚇倒他:「從去年的傷兵問題中,我們相當幸運地上了一課,如果在先發輪值中,有著像GsellmanLugo這樣因傷勢問題而困擾的選手產生戰力上的漏洞,必須在開季前就做好使用上的規劃。Wheeler已經有兩年沒有在場上投球了,故現實來看,這季他的投球目標局數是設定在125局左右。所以,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到底該在球季中初期就讓他們上場?或要先保存他們的戰力到球季後半?目前我們可能會反覆使用幾名救火型投手(spot starter),同時也會安排第六位先發投手投個兩週,分攤掉每個人的投球工作量。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目前就是有這麼多有局數限制的先發投手,所以管理好局數的使用是首要課題。」

 

控制好先發投手的工作量如今也變得比以前複雜。除了菁英級的頂級投手之外,大部分先發投手都比以前更早退場。時機通常是在他們第二次面對對方打線的時候,開始更換牛棚投手接下比賽。分析數據指出,在五或六局的時候換上新的投手和對方打線對峙,能夠更有效地阻止對方得分,現在「6局退場」已經變成大聯盟先發的固定模式了。20年前,一位先發投手每次出賽大約會面對26位打者,這差不多是重覆面對對手打線3次的次數。而在10年前,這個數字降為25位,在去年則降為24位,先發局數變得越來越短,而教練團也傾向越來越早讓牛棚上班。

 

醫療領域方面,其實更早之前就已建議每位先發投手一場比賽最多不可超過120球,不過實際上大多數的球團早就讓投手的負擔量低於這個數字。20年前開始,先發投手的平均用球量已降為96球,而去年更降為93球。

 

同時,有更多的資料顯示出,大多數的安打和失分,都是投手在第三次面對同一打者/打線時發生的,當大聯盟級打者們已經面對過兩次以上同一投手時,他們自然可以從當天之前的對決經驗調整出應對的最佳模式。20年前,首次對決和第三次對決的OPS差距,大概在60分左右;在去年,這個差距甚至拉開到將近70分。也因為這種趨勢,總管們也著手建立更深厚的牛棚戰力,不只是在數量上取勝,質量方面也跟著提升。雖然牛棚投手們現在可以合力承擔比賽後半段的投手,但若球隊如果想要有效率地贏球,必須壓制住五、六、七局再次上陣的打線,並讓八局和九局的終結投手順利關門成功-而這也意味著必須有一群夠好的牛棚團隊才行。

 

當一支隊伍的投手陣容中同時有太多傷兵時,不管是在哪個位置,都會同時影響到先發與牛棚的配置計畫。

 

今年開季時紅襪隊的總管Dave Dombrowski就面臨到這個嚴峻的問題。去年紅襪隊簽下了前光芒隊的王牌投手David Price,交易來了Drew Pomeranz、重要的佈局投手Tyler Thornburg,本來預計這季的先發輪值很穩固了,如果這三人都保持健康完整出賽,那麼拿下美聯東區王座應該是十拿九穩了。然而,目前PricePomeranz都因為手肘傷勢而被放到傷兵名單(後者已歸隊,但狀況仍不理想),但這讓紅襪的投手深度大受影響。Thronburg正在同時處理肩膀和背部的傷勢,目前紅襪的八局投手工作則讓其他牛棚投手擔任,讓中斷局數的投手人力不太足夠。在開季之前,紅襪就已經被迫面臨到要把現今的可用戰力都在開季時用盡,對於之後的佈局顯得相當吃緊。

 

像紅襪隊的這種情形,就是促成醫療領域和團隊的地位,也是現代棒球中日益重要的主因。因為球團需要詳細掌握每位選手的身體狀況,所以身體監控科技和系統的進展,是現代每位總管們不可或缺的工具。根據醫療數據得出,每位投手的球數、局數限制,這些都可以幫助總管們擬定整體投手群的工作量配置計畫,擬出以短期、月、甚至年為單位的各項計畫。而因為醫療領域的幫助,選手們現在普遍可以擁有更詳細的肌力增強、柔軟度、身體狀況、營養調配,甚至是睡眠計畫表等。

 

醫療領域在棒球界的地位日益重要,醫生們能掌握的領域以及手術能夠做到的事情在最近都有了新的突破和發現,尤其以幹細胞生成與注射(stem cell)最為搶眼。這門新的科技可以大幅提高肩膀,手臂韌帶,手肘,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治療與傷害預防,同時還可以讓選手少動很多刀。因此各隊的總管們都對幹細胞的醫療發展非常感興趣,因為除了幫助球團在制定投手的長期人事計畫上很有幫助外,例如讓主力投手們的狀況更好等,其實也有助於提高球員留在該球團的意願。

 

舉個例子。天使隊的先發投手Garrett Richards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去年六月Richard被診斷出尺骨附屬韌帶撕裂,這樣的傷勢在以往是需要動所謂的「Tommy John surgery」(即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尺骨附屬韌帶重建手術,以透過這手術成功延續職業生涯的,拿下大聯盟生涯288勝的著名投手Tommy John命名,創始人為Dr. Frank Jobe,簡稱TJS),在過去10年大多數的投手都是以這個手術進行韌帶重建,但Richard去年嘗試了新的療程。在Tommy John手術的發源地洛杉磯的Kerlan-Jobe Orthopedic診所,Dr. Steve YoonRichards的骨盆汲取了他的骨髓,將其濃縮並混合,注射進Richards手肘的尺骨附屬韌帶(UCL),希望藉此治療好他受損的韌帶。

 

以脂肪組織包覆骨髓,其中的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可以幫助一定範圍大小的韌帶組織再生,藉此可以保持韌帶的完整性。但另一方面,RIchards的隊友Andrew Heaney也接受同樣的療程卻沒有成功奏效,最後還是必須接受TJS手術。「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platelet-rich plasmaPRP)也是一項著名的療程,這和以上的療程是不一樣的,後者主要用於治療足腱(tendons),但也能用來幫助尺骨附屬韌帶復原,以往都是用來治療十字韌帶撕裂(UCL),如洋基隊的田中將大就是以這項療程治療的。

 

以天使隊的總管Billy Eppler來說,這項嘗試有可能得到回饋或付出代價,因為如果Richards在去年六月接受TJS手術,那麼他勢必會缺席2017年賽季。而如果這項幹細胞移植手術失敗,那麼他就必須再接受TJS手術,而再次回到大聯盟投手丘上前,將會需要15個月的時間復原。每個球團在願意嘗試這項療程之前,都等著看Richards這個案例是否會成功,如果他成功了,那麼其他球隊將也會讓他們自己的投手嘗試看看。但目前Richards還在天使隊的傷兵名單上,故其他球隊也會對這此繼續保持謹慎的態度。

 

大聯盟的總管們對於投手受傷這件事,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去應對,除了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醫療手法和科技去防止運動傷害外,投球局數限制、建立更龐大的投手陣容....等,都是為了預防萬一,而當然每支球隊運用的方式和比例也各自不同。對大聯盟30支球隊來說,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和流動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當今所有的球隊總管的所有工作中最首要的任務。

 

資料來源:

ESPN Insider/Jim Bowden(曾任辛辛那提紅人隊與華盛頓國民隊的副總裁與總管,1992年成為MLB史上最年輕的球隊總管,1999年被Baseball American評選為MLB年度最佳球隊執行長,現在在ESPN擔任棒球分析師,以及MLB Network Radio 的Inside Pitch擔任客座主持)/http://www.espn.com/blog/the-gms-office/insider/post?id=14113(需訂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MLB
    全站熱搜

    Aero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