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0871_1095001040526829_349633313642125512_o  

波斯灣戰爭(二):沙漠之盾行動(上)

在收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報告後,老布希總統和白宮,五角大廈,國務院馬上動起來,動用各種外交管道在國際間塑造形勢和輿論,把所有盟國的政治動向凝結起來,成功建立起「反伊拉克」的論調。

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召開了緊急安全保障理事會,安理會要求伊拉克軍立即撤出科威特,恢復到佔領前的原貌,這個議題當然獲得了壓倒性的多數贊同。

在這個階段,美國還沒有想要使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因為能不動用武力則不考慮動用是衝突發生的第一個解決模式,白宮方面比較在意的是伊拉克會不會繼續出兵佔領鄰國,也就是對沙烏地阿拉伯發起入侵,這個可是會影響當時在高度成長的國際經濟局勢,當時的國際氛圍可無法再經歷一次石油危機。

沙烏地阿拉伯可說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石油供應國,所以優先保護沙烏地阿拉伯的安全,才是美國的最優先課題。

美軍中央司令部早在伊拉克入侵前一個月,就以「30萬人規模的伊拉克軍入侵沙烏地阿拉伯,攻佔所有油田」為前提去做兵棋推演,然後基於這個沙盤演練的結果,從各方面去評估到底需要多少兵力才能防衛沙烏地阿拉伯,接著又推演出把伊拉克逐出科威特確切需要多少兵力。

美國基於中央司令部的這份詳細的模擬作戰計劃書,規劃了出兵的計畫,然後當沙烏地阿拉伯正式允許美軍進駐的時候,所有美軍的龐大的戰爭機器和動員機制開始逐一啟動,老布希在白宮記者會上正式對國際發佈這項派兵駐防沙烏地阿拉伯的作戰為「沙漠之盾行動(Operation Desert Shield)」,於1990年8月7日正是啟動,距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僅用五天的時間就完成這項決策,可說是政治防衛史上的危機處理典範之一。

10855099_1095000150526918_7149832058417209241_o  

波斯灣戰爭(三):沙漠之盾行動(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鍋蓋頭(Jarhead)這部描述波斯灣戰爭的美軍陸戰隊心聲的電影,其中電影前半段描述的就是沙漠之盾行動,美軍收到作戰命令,開始大批大批移防沙烏地阿拉伯,其中還包括所有多國聯軍的部隊,這是一段漫長的部屬過程,電影中詳細描繪了沙漠中基地的等待過程,這一個過程長達半年之久。

1990年8月7日,美軍參謀聯席會在收到白宮的作戰命令後,就下令第一波部隊出動,包括第1戰術戰鬥航空聯隊的48架F-15戰鬥機,1支空中預警系統部隊,預先配置在海上的2個航空母艦戰鬥群,2個大型補給和防衛船團,以及美軍的全球戰略反應部隊,第82空降師開始移防沙烏地阿拉伯。

8月8日,打前鋒的第82空降師第2旅搭乘運輸機從美國本土出發,9日抵達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的扎哈蘭。8月16日,在沙國首都利雅達成立美軍的中央前線司令部,在沙國的美軍全部開始全體進行有組織的戰鬥準備活動。

既82空降師後,8月17日已經轉型為空中突擊師的101空降師,第24機械化步兵師也抵達沙國,這時美軍的中央前線司令部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基地周邊的營房不足以多達10萬名的官兵,當運輸機不斷把官兵送來時,補給糧食和物資的後勤單位幾乎難以應付,現代化軍隊在準備作戰時,有系統的物資管理是最重要的課題,尤其美軍的物資是世界軍隊中補給最驚人的軍隊,其沙國基地的機場上到處堆滿了補給貨櫃,所有東西亂成一團,連食物補給都只能依靠一貨櫃一貨櫃由美國本土運來的MRE戰鬥口糧。

有賓州大學MBA學位的後勤負責人副總司令巴哥尼斯少將(William Pagonis),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將手下的高階軍官賦予特殊權限,派往基地周邊,帶著裝滿現金的公事包,一旦找到的合適的不動產物件,就立刻用現金交涉購買。

一開始,因為靠著這樣的阿拉伯生意模式,迅速解決了居住設施和運輸車輛不足的問題,但公事包裡的現金也越來越少,軍方希望在對國會解釋時,能夠用『為了協助防衛沙烏地阿拉伯而徵用』的作法去說服國會給予更多預算,也就是希望用徵用的方式取得美軍要的不動產,但被巴斯哥尼少將拒絕。他的作法是明確的契約,強勢的交涉,以及『用任何賣方希望的通貨來支付』,而且背後有沙烏地王室做保,這樣美軍在當地交易的可信度才會大大提昇,在交易上才能更加能夠信任,也會更順利,想要和美軍做生意的人才會越來越多,也越容易解決美軍在民生物資上不足的困境。

因為想要賺美軍鈔票的中東商人全部跑來沙烏地阿拉伯,市場變得很大,所以收購物資價格降到1/10,當地就能買到新鮮,便宜,來源穩定可靠的食物,再也不必吃又貴又難吃,從美國本土運來的MRE戰鬥口糧,這要多虧巴斯哥尼少將的明確生意頭腦,這個也是美國最讓人信賴的生意模式,靠著可靠能信賴的做生意模式,用強勢而且有公信力的通貨(美金),大手筆和當地人做生意,不僅能把當地市場打開,還能把當地市場做大,而且因為越來越多人進來做生意,補給供需變得非常充足,做生意的對象多了,價格自然開始下降,既能幫助自己取得充沛的物資來源,也能建立穩定市場後省下更多錢,而不會被哄抬價格,如此一來幫助美軍省下非常多的經費支出。

如果依靠美國軍方本來要用實價徵收的方式去收購,其收購單價勢必會被抬高,而中東做生意的是一手一交錢,一手交貨,美國國會本來要預定要以開支票的方式去兌換,反而會讓生意更難做,最後生意進度既慢,價格又高,是雙方皆輸的局面。

另一方面,為了把聚集在港口的部隊送往戰區,美國陸軍取得了沙國的許可,使用國境北部的與原油管線平行的產業公路作為運輸幹道。運輸道路路邊則是建造了許多加油站和有餐廳的公路休息站,藉此減輕軍隊在版圖龐大的沙國奔波的疲勞,同時大大提昇了美軍在後勤運輸上的效率。

到9月下旬,駐防沙國的美軍已經增加到足以對抗伊拉克軍的規模,這中間才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超過三十萬人規模的陸海空三軍,以及幾千萬噸的補給,通通從本國本土送到沙國,這是近代戰爭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後勤成就。

詳細過程收錄在巴哥尼斯少將所著的『移山倒海:波斯灣戰爭中的領導與後勤』(Moving Mountains: Lessons in Leadership and Logistics from the Gulf War)

 

10582873_1095852090441724_1790470457428585835_o  

波斯灣戰爭(四):美軍的最精銳第7軍

由於對伊拉克施以外交壓力始終收不到實際的學果,老布希總統和白宮因此感到勢態焦急,於是要求中央軍把『協防沙烏地阿拉伯』改為『奪回科威特』,希望五角大廈重新計算,在變更最終目標後需要多少兵力和時間才能達成任務。

中央軍總司令史瓦茲柯夫(Norman Schwarzkopf, Jr.)在10月21日向來訪沙國的美國參謀聯席會主席(Joint Chiefs of Staff)鲍威爾(Colin Powell)提議,把美軍當時最精銳的裝甲第7軍從歐洲調到沙烏地阿拉伯,。老布希在10月31日接受了這個提案,於是下令當時的國防部長錢尼(Dick Cheney)和參謀聯席會主席鲍威爾共同研擬如何強化駐沙國的美軍實力。

冷戰時期,美軍在歐洲主要有兩個軍,第5軍和第7軍,而冷戰後才減到只剩下第7軍。一般來說,第7軍就是所謂冷戰軍,共有7萬5000名官兵駐守在歐洲,當時他們的假想敵是蘇聯強大的華沙方面軍,因此戰力和裝備都是美軍中最精銳的,而從歐洲前往波斯灣的約4萬2000人,其餘部隊則由駐守美國本土的部隊補充。

從歐洲開往波斯灣的只有第1和第3裝甲師,第2裝甲騎兵團,以及第7軍軍部和支援部隊。從美國前往會合的則有駐守在堪薩斯的第1步兵師,之後還有德州的第1騎兵師,以及英軍的第1裝甲師,全軍人數其實比第7軍還強大,高達16萬6000人,1600輛戰車,800架直升機,還有數量驚人的卡車與運輸車輛,而且搭載的都是當時最新銳的戰鬥車輛。

11月10日,第7軍司令部的主要成員從德國北部和荷蘭港口,開始登上運輸艦啟動前往波斯灣,美國陸軍當時最強的裝甲師群,為了擊敗伊拉克軍自冷戰後第一次進入實戰狀態,整個第7軍動起來,在一夜之間必須把一個駐守不動的冷戰軍,轉換成一支具有實戰機動能力的野戰軍,這表示必須動用以前沒想過的機動計畫和資源而,剛完成東西德統一的德國政府展現驚人的合作效率。

裝滿各種裝備的海陸貨櫃,用來把火車平台貨車上的車輛綁緊和固定的裝備,新的通訊設備,更複雜的後勤補給等等,利用火車,板車,公路車對,運輸機,把所有裝備在一夜之間全部運到港口,柏林圍牆才被拆毀不到一半,就馬上能夠從防守了近半世紀的地區,趕去另外一個新的戰場,第7軍當時的動員能力讓全世界都非常震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ero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